节能减排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发展可再生能源如何强“内功”


 
可再生能源产业呈现出“发展迅速、多元融合、优势突出、开拓创新”的特征,但仍面临不少挑战——
 
发电装机容量增长迅速
 
位于淮南市的舜新家苑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站,是全省第一家通过天然气“热电冷”三联供方式实现能源梯级利用的分布式能源站。
 
“这个分布式能源站以天然气为燃料,充分利用电能、余热,实现能源梯级利用,形成了安全、高效、清洁、低碳的能源供应体系。分布式能源可用发电后工质的余热来制热、制冷,能源得以合理梯级利用,这一项目能源的利用效率达到80%以上,相比传统能源利用方式提高30%以上。 ”淮矿清洁能源公司董事长黄仁祝说。
 
可再生能源在优化能源结构、减少环境污染、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我省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增长迅速。 “十三五”期间,全省新增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1829万千瓦,年均增长31%。截至2020年底,全省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2469万千瓦,是2015年的3.9倍,占全省电力装机容量的31.6%,比2015年提高19.2个百分点。
 
据了解,我省坚持把发展可再生能源作为能源结构转型升级、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可再生能源产业呈现出“发展迅速、多元融合、优势突出、开拓创新”的特征,取得了较好发展成绩。我省坚持集中式光伏电站和分布式光伏发电并举,在全国首创“光伏扶贫”和两淮采煤沉陷区水面光伏发电模式,积极推进各种类型光伏发电建设,光伏发电实现爆发式增长。截至2020年底,累计并网光伏发电装机容量1370万千瓦,约为2015年的10.5倍,居全国第5位,成为全省第二大电源。
 
驶入上升通道仍需努力
 
近期,安徽绩溪抽水蓄能电站最后一台机组并网发电,这标志着中国目前最大抽水蓄能电站6台机组全部并网。自此,安徽绩溪抽水蓄能电站已进入全面投产倒计时。
 
安徽绩溪抽水蓄能电站装机容量180万千瓦,设计年均发电量40.20亿千瓦时,主要承担华东电网系统调峰、填谷、调频、调相及紧急事故备用等任务。电站政企各方相互协调、通力配合,促进了可再生能源的消纳,有力保障了安徽电网乃至华东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十三五”期间,我省稳步推进绩溪、金寨2座抽水蓄能电站建设,2020年绩溪抽水蓄能电站1~5号机组投入商业运行,6号机组一次并网成功,创下了抽水蓄能电站一年“五投一并”行业新纪录。核准开工桐城抽水蓄能电站,装机容量128万千瓦;宁国、岳西、石台、霍山等4座抽水蓄能电站纳入国家2025水平年抽蓄电站选点规划。截至2020年底,全省建成并网抽水蓄能电站装机容量318万千瓦,是2015年的1.9倍。
 
尽管可再生能源从补充能源变为规模替代化石能源是大势所趋,但驶入上升通道仍旧任重道远。发展可再生能源仍面临着政策依赖程度高、建设条件落实困难等挑战。近年来,我省抓住契机,加快推动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力促可再生能源从过去单一能源发展进入品种多元化、地域广泛化,与传统能源协同发展的新发展格局。
 
以风电为例,“十三五”期间,全省加大集中式风电建设支持力度,积极探索分散式风电开发利用,重点在江淮分水岭丘陵地区、皖北平原地区新增并网一批集中式风电场项目。截至2020年底,累计并网风电装机容量412万千瓦,是2015年的3倍。
 
营造良好政策环境促发展
 
在阜阳市临泉县的临泉庐阳产业园,坐落着总投资亿元以上的国能天然气有限公司生物天然气工程试点项目。六座大型厌氧发酵罐呈圆柱体状,里面置有高效卧式搅拌器,可充分破除浮渣。“这是年产720万立方米生物天然气工程,项目总投资10800万元,占地约51亩。 ”临泉国能天然气有限公司董事长杜波告诉记者,项目所需原料为牛粪、猪粪及玉米秸秆等有机废弃物,生产出来的生物质天然气供不应求。在天然气工程建设中,争取了国家补贴4000万元。
 
近年来,我省积极推进农林生物质能发电、垃圾发电、生物质天然气示范工程和生物质能供热等多元化利用,截至2020年底,全省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为213万千瓦,是2015年的2.5倍,其中农林生物质电厂装机容量139万千瓦,居全国第2位。但生物质收储运体系不健全,环保投入大、运营费用高,发电成本居高不下,补贴电费不能及时到位等实际困难仍客观存在。国家可再生能源中心产业发展研究部研究员窦克军建议,因地制宜推广、多能互补,将生物质固体燃料标准和激励政策机制关联,加快供热热价机制改革。
 
当前,我省煤炭占能源生产、消费比重较高,生态环保刚性约束进一步趋紧,加快能源结构调整、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成为当务之急,为我省可再生能源发展创造了历史性机遇。“十三五”期间,我省可再生能源节能减排效果明显。全省可再生能源发电量1370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准煤约400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0400万吨。 202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364亿千瓦时,是2015年的3.2倍,占全省发电量13.1%,比2015年提高7.6个百分点。
 
良好的政策环境保障,是发展可再生能源不可或缺的条件。“需要政府在包括完善政策、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大补助、加强科研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持续有力扶持。”相关专家建议,要落实国家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政策,积极支持企业参与碳排放权交易,进一步完善可再生能源电价补贴、税收减免等激励措施;引导金融机构、企业等设立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支持可再生能源发电及相关产业发展;鼓励各地加大财政资金投入,重点支持可再生能源资源调查评价、创新技术研发、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等;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吸引各类社会资本参与可再生能源重大项目建设运营。

上一篇: 我国“十四五”能源需求预测与展望报告发布 能源系统将加强清洁低碳高效转型
下一篇:习近平:中国承诺实现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 远远短于发达国家



网站管理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唐山市绿色低碳发展管理服务中心

唐山市绿色低碳发展管理服务中心冀ICP备16023196号-1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315-5916087

地址:唐山市路北区西山道7号